霉菌试验箱在模拟霉菌生长环境、检测材料与产品抗霉性能时,遵循着一系列关键技术要求,这些要求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。
1.环境参数把控要点
霉菌生长受温度、湿度与气体环境影响显著。温度方面,常见霉菌生长适宜温度处于 25℃ - 30℃,试验箱温度波动需控制在极小范围,如 ±1℃,以防温度异常干扰霉菌活性与生长速度。湿度上,箱内相对湿度要维持在 90% - 98%,精度偏差不超 ±3%,湿度不当会阻碍孢子萌发或引发冷凝水问题。气体环境同样关键,
霉菌试验箱应能调节气体比例,满足霉菌特定生长需求。
2.试验周期合理规划
试验周期依据试验目的与样品特性而定。常规材料抗霉检测周期约 28 天,可完整呈现霉菌生长过程。但针对新型材料或抗霉性强的产品,可能需延长至 56 天甚至更久,以充分观察霉菌侵蚀效果。周期过短难以判断抗霉性能,过长则浪费资源。
3.样品处理与接种规范
霉菌试验箱在试验前,样品要清洁干净,去除杂质、油污,且放置方式需确保各部位能充分接触霉菌孢子与环境。霉菌接种环节,需挑选合适菌种,如黑曲霉、黄曲霉,按标准采用喷雾、点滴等精确接种方法,严格控制接种量,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反映样品抗霉能力。
严格遵循霉菌试验箱这些技术要求,才能确保霉菌试验科学、准确,有效评估材料与产品的抗霉菌侵蚀性能。